为贯彻“五育并举”之劳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9月30日,航天学院文治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成员前往图书馆 iLibrary Space,参加雕版印刷体验活动。这次活动是“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亲身实践让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走进场馆,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仿佛将人带入古色古香的书坊世界。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雕版、宣纸、棕刷、朱液等工具。工作人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雕版印刷的历史与技艺——这种工艺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雕版印刷不仅仅是复制文字图案的手段,更是古代工匠智慧与匠心的结晶。古籍的保存与流传,正是依靠一代代工匠坚持不懈地雕刻、拓印完成的。

在正式体验环节,工作人员示范了印刷过程:先用棕刷蘸取适量朱液,均匀地涂抹在雕版上,注意控制刷墨的力度与方向;随后轻轻铺上宣纸,使光滑的一面朝下,覆盖在雕刻好的版面上;再使用长条形的版刷,顺着一个方向缓慢按压摩擦,让雕刻的线条与墨迹均匀转印到纸上;最后静待片刻,墨迹逐渐干透,一幅古韵十足的印刷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同学们依次上前动手操作。起初大家小心翼翼,但逐渐在实践中找到节奏:刷墨的方向、按压的力道、宣纸的铺放都需要细致斟酌。随着一幅幅印刷作品显现,现场不时响起轻轻的惊叹声。“原来看似简单的刷墨和拓印,要做好并不容易。”“古人一刀一笔刻版,一刷一印传书,真是耐心与智慧的结晶。”不少同学在完成作品后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这场活动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新奇的动手体验,更是一次直观的文化感知。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技艺的精细与坚守,也更直观地理解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悠久。
一位参与活动成员在交流中说:“亲手完成雕版印刷让我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每一次刷墨、每一次按压都凝结着细致与耐心,这和我们在科研中需要的态度很相似——都要踏实、专注、追求极致。”另一位同学则表示:“过去只在书上读到过雕版印刷,这次真正动手去做,才明白古代书籍传播的艰辛与伟大。”
活动最后,大家展示了各自完成的印刷作品,有的印有古籍文句,有的为经典插画。每一张都带着手工的温度与独特的个性,也成为此次文化体验的纪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一项传统工艺,更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和匠心精神。


这次雕版印刷体验活动,让航天学院文治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的成员在沉浸式的文化实践中获得了全新的感悟。它提醒人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要珍视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传统技艺;它也启发青年学子在未来的科研与工作中,保持一份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品质的坚守。中华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新时代的青年也将在继承中创新,让传统与现代交融,让文化自信转化为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