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的力学系,是在西迁之际响应高教部的决定,在全国第一个带头开设的专业。自1957年招生以来,交大力学系已经走过风风雨雨的六十三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期间涌现出了无数敦笃求学、无私奉献的科研、教育工作者。让我们跟随硕0093班“科学传承,‘力’久弥新”系列团日活动的步伐走进交大力学系背后的故事。
建系之初,国际上很少有国家开设工程力学专业,几乎没有例子可以参考。负责筹建工程力学专业的朱城先生,为了编写材力教材、振动学讲义,得了肝炎的他拖着病体坚持要把黑板搬到家里来工作。1959年春,朱先生英年早逝,年仅38岁。嵇醒、唐照千教授从朱城先生手中接过了力学系的重任。唐照千先生家境优渥,毕业留校的他随校从繁华的上海迁到了荒凉的大西北,环境的落差并没有对唐照千造成影响,反而更坚定了他扎根大西北的决心。后来唐先生去美国学习访问,在大洋彼岸时刻牵挂着祖国,用家里资助的钱在国外买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等到访问期结束就连忙带了回来。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老一辈交大力学人在这片土地上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交大力学系如今的蓬勃发展。
本世纪初,国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把目光汇聚到遥远的太空之外。为了解决航天航空领域中大量“卡脖子”的问题,力学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航天航空学院,交大力学人也光荣的成为了航天人的一份子。当我们的探测器要飞去遥远的火星,我们高铁的里程数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许多没有得到重视的力学问题便纷至沓来。国家的强盛,推动了力学的发展,力学的发展也肩负起了航天报国的责任与重担。
2011年,以锁志刚、高华健为代表的这些从交大力学系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学者。在他们的带领推动下,西安交大航天学院成立了国际应用力学中心。已经是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高级研究科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终身荣誉教授的刘子顺老师在得知中心需要负责人时毅然决定回国,担任起了国际应用力学中心的主任。当我们问起刘老师为什么放弃在新加坡的一切,刘老师只说了一句简简单单却又无比坚定的话“因为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当今世界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独情怀是刻在我们交大人骨血里的信念。作为交大的学生要讲情怀,那么作为交大的航天人更要讲情怀。不忘初心,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在创新港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继续肩负起国家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岳增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