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暨西安交通大学第9个西迁纪念日到来之际,航天航空学院党委充分响应学校党委“师德师风建设月”的有关要求,特别推出【献礼教师节】专栏,旨在通过近年来曾受到校级表彰的一系列优秀教师代表事迹巡展,创先争优,引领先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贯彻好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争做“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郁汶山,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深耕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十余载。十多年间,他始终坚守教学与科研一线,以言传身教为准则,以科教融合为理念,悉心培育学生的严密科学思维与求真务实学术精神,如同明灯,为学子照亮理想征途与前行方向。
站稳讲台,以匠心启迪学子智慧
力学,既是支撑学科发展的基础学科,也是紧密衔接工程技术的应用学科。自执教以来,郁汶山教授肩负起多门关键课程的教学重任,涵盖全校核心通识课《力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力学与空天工程概论》、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以及力学专业主干课《塑性力学》等,全方位助力学生构建力学知识体系。
每一堂课的背后,都凝聚着他的精心准备。课前,他会反复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授课逻辑,只为在课堂上以最高效、最流畅的方式传递知识。他的课堂风格生动鲜活,尤其擅长通过清晰的板书拆解复杂概念,再结合贴近工程实际与生活场景的案例,将抽象的力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让学生不再畏惧“硬核” 知识。

面对学生的疑问,他始终保持耐心与细致,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有学生在评教中写道:“一次课后,郁老师为我们解答疑问整整一小时,逐字逐句剖析难点,直到我们完全理解。这份对教学的执着与对学生的用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师者的温度。” 这样的认可,成为他不断精进教学的动力。多年来,他的学生评教分数始终稳定在90分以上,2021年讲授的《机械工程基础》更是斩获100分的满分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他持续总结经验、迭代课程内容,对全校通识核心课《力学与工程》进行全面升级,显著提升了课程吸引力,选课人数连年突破100人,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力学的魅力。
谈及课堂教学的初心,郁汶山教授严肃而坚定:“从参与新教师培训、教学能力培训到研究生导师培训,再到第一次站上讲台,我对‘教育’的认知不断深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人才培养是大学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根与本’的坚守。”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有着独到的理念:“研究生培养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综合素质的全面锻造。要引导学生在海量文献阅读中寻找科研灵感,在持续思考中提升创新能力;更要通过耐心修改论文、反复打磨逻辑,帮助他们练就扎实的学术表达与写作功底。”
他对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充满热忱,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其指导的首位硕士研究生张磊,如今已获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学位。回忆起求学时光,张磊感慨道:“郁老师为我打开了学术新视野,教会我建立严谨的科研思维、秉持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他不仅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更鼓励我挑战自我、突破学术瓶颈。他是良师,更是让我终生感念的益友。”
十载耕耘,硕果累累。近五年来,郁汶山教授指导14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其中1人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人获全国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优秀论文奖A类、1人获2018年中国力学学会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合作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毕业、独立指导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其中1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个人荣誉方面,他先后获评2020年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2019年校级优秀班主任,还斩获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和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八届教学成果奖(本科)校级特等奖,用实力诠释 “教书育人” 的真谛。

深耕学科,以行动助力专业发展
除了教学工作,郁汶山教授还积极投身学科与专业建设。担任工程力学系副系主任期间,他全力推动力学专业拔尖2.0计划与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基地的申报工作,最终成功获批,为力学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在教学改革领域,他主持2项教改项目,同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7项教改项目,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动能。
他始终心系学生成长,常深入班级与书院,通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与青年学子面对面交流。针对大一新生对专业认知模糊的问题,他多次开展专业宣讲,详细介绍工程力学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展示学校在该领域的坚实科研基础与雄厚师资力量,解读力学在国家重大工程(如航天、核工业等)中的关键作用,帮助新生全面了解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前景,有效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为规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他结合往届论文评阅中的常见问题,以真实案例为依托,逐条梳理论文撰写中的易错点(如逻辑结构、数据呈现、学术规范等),并给出具体改进建议,为学生提升论文质量提供了清晰指引。
科创并行,以科研反哺教学育人
“科教融合、以研促教” 是郁汶山教授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他深知,要让授课内容与时俱进、贴合前沿,就必须扎根科研一线,用持续的学术钻研为教学注入活力。
在科研领域,他聚焦高温、辐照、化学复杂环境下材料的强度分析与力热化学耦合多尺度行为研究,科研成果丰硕。截至目前,他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纵向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与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同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他在国际塑性力学、腐蚀科学、先进陶瓷材料等领域的权威期刊(如《Acta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theAmericanCeramic Society》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还受邀在《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等国内顶级力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
他还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发展。曾受邀在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力学大会、上海东方科技论坛等重要会议或分会场作报告20余次,分享前沿研究成果;2020年、2022年先后以共同主席身份主办 “力化学耦合前沿论坛”“力化学耦合及智能介质学术研讨会”,并多次组织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分会场、中国力学大会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目前,他还担任陕西省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力学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王宽诚育才奖” 的获得者,郁汶山教授动情地说:“教书育人,最需一份耐心。教育不应是生硬的灌输,而应如春风化雨,于无声中滋润学生心田。未来,我会继续精进教育教学技能,在为国育才的道路上永不停歇,践行‘科创报国’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