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标兵理想
小时候,看到电视里的飞机,我就憧憬长大能当飞行员。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发展,我慢慢意识到,祖国的航天事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国家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祖国的繁荣昌盛也为科研创新带来空间与机遇,我也有了新的憧憬,并为此不懈努力: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航天科技事业贡献智慧力量。
夏耘——标兵奋斗
在我们实验室的展板上,有这样一组公式:1.01365=37.7834,0.99365=0.0255,意思是每天多积累一点,就会有更多的回报,这也勉励我不断努力。我2015年进入航天航空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18年春季学期转入博士生攻读学位。
在校期间,我主持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多项横、纵向课题。多项工作并行时,工作强度非常大。搬迁入驻创新港以来,我基本每天6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科研,常常到晚上12点后才离开实验室。每年的寒假休息一周左右,就又投入到火热的科研工作中。在科研之外,我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组织同学参加“杰瑞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第三届、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从校赛一步步冲击国赛。
秋实——标兵成就
学术论文方面,目前已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支持完成多项课题研究,拓展了挠曲电效应实验研究方法、首次基于扭转解耦的实验方法,补充了多个电介质材料挠曲电系数;基于挠曲电效应和压电效应实现了精密位移(nm级)驱动。
科技成果方面,促进了挠曲电效应、压电效应在作动、传感领域的应用。
荣誉奖励方面,2018、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9年7月,获得‘Silk Road’ University Alliance – Aerospace Education Forum“优秀报告二等奖”;2018年10月,获得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018年8月,获得“杰瑞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
冬语——标兵分享
良师益友——致导师 特别感谢徐明龙老师为我们构筑了理想的科研平台。他鼓励我在航天大背景下,以兴趣为导向,帮助我很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创新点的构筑,实验中关键问题的攻关,文章的撰写及修改,我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徐老师的悉心指导。徐老师更是同学们生活中的益友,关心着课题组同学的心理变化,总跟我们说生活上有困难随时找他。徐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也是课题组每一个成员学习的榜样,他以“天道酬勤、顶天立地”的精神带领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更大任务,取得更大成就。
感恩陪伴——致家人 感谢父母妻子的支持和陪伴。父母的教育铸就了我艰苦奋斗、奋勇向前的优良品质,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助力我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2012年,我与妻子相识相知,9年来的不离不弃,使我们修成正果。进入研究生阶段,妻子十分支持我的科研工作,在生活上给予我关心照顾,任劳任怨,并在精神上鼓励支持我。我将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给父母、妻子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和我的交大】
2011年,我与交大有了交集 2011年,我从河北衡水考入了自己梦寐已久的西安交大,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在交大,我遇见了我的班——飞设12班,这是一个凝聚力极高的班级,我作为班级学习委员,每天督促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本科毕业的暑假,我最后一个离开校园,同学们的拼搏、汗水,在那一刻全变成了不舍的泪水。我们的班级群名从那个暑假变成了“飞设12,兄弟姐妹永不相忘”。
大一我加入了校学生会学习部,在那里我遇见了优秀的伙伴,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年的部员生活:一起贴海报、一起拉赞助、一起办活动,我们的友情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交大也见证了我的爱情,我们一起行走在学校的梧桐道上,一起在主楼的教室里学习……很荣幸,我与交大有了交集,交大见证了我的青春。
感恩交大,为我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交大具有优秀的师资力量,一流的科研平台。步入研究生阶段,我遇见了我的导师徐明龙教授,徐老师对待科研极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既宽厚又严格。徐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带领我步入科研的大门。徐老师带领的优秀科研团队,给予我非常大的帮助。交大全面的数据库资源、丰富的学术活动,也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提供了条件。基于交大的强大、交大的支持,我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除此之外,交大也让我拥有了多彩的人生:多次竞赛助力我的成长,多次学术会议拓展我的研究,多种活动丰富我的生活。感恩交大,为我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眺望向更远的未来】
在未来,我希望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力-电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博士毕业之后,希望能够继续留在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承担面向航天领域的横、纵向课题。我始终期待着数年之后,抬头仰望星空时,可以自豪地说“卫星上有我的科研成果”。“人生充满期待,梦想连接未来”,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去期待,用航天精神去链接星空科技的未来。
本文转自交大主页新闻
新闻链接: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33135.htm
编辑/李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