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张舒文,一身工科生“标配”:黑框眼镜,简单的T恤搭配浅蓝色牛仔裤。本以为他是“传说中的高冷学霸”,不苟言笑,然而真实的他,自信开朗、积极乐观,谈及学术、科研,更是侃侃而谈。
张舒文是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学院2014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博士期间,他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43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曾获得CASC中国航天一等奖学金、唐照千奖学金、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是“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在西安交大第七届“学术之星”评选中,他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学术之星”的桂冠。
既然选择就要努力坚持
谈及自己的科研之路,张舒文认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自己本科至研一期间很贪玩儿,对未来并没有太多预期,直到研二正式进入实验室,跟着导师和师兄们研究课题、做项目,才切身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在“智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这一方向时,张舒文便全身心投入:为了拿到准确的实验数据,他可以没有休息连续奋战;为了改善研究设备,他可以加班加点;为了写一篇“拿得出手”的文章,他几乎废寝忘食……“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我最怕的就是别人走在我前面,所以我一定要快。”张舒文说。
就是凭着这样的努力,他两年半完成硕士学业,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是张舒文科研成果的“井喷”期。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数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十多项,拿奖更是拿到“手软”。此外,他还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并参与了多项横向课题研究等。“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像样地走下去。”这是张舒文科研之路的初心。
迎难而上方能不断前行
对于张舒文来说,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困难,他选择迎难而上。“放弃能有千千万万个理由,而坚持只需要一个行动。”
张舒文记得硕士期间做“静水压多轴加载实验系统中非接触式功电技术研究”时,需要一个宽频带频率可调的功率放大器,但当时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设备。他咨询专业的技术公司,对方表示即使定制一台功率放大器,可调频的范围也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的研究也因此一时停滞不前。张舒文说:“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是科研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拦路虎”,他并没有绕道而行,而是迎难而上,“自己做了几个月的东西,中途放弃就太可惜了。”在导师徐明龙教授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做设备。“那段时间整天想着设备的设计,甚至晚上做梦都在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张舒文成功设计出了宽频带频率可调的功率放大器,实验也得以顺利进行。说到这里,他笑着说,“这也是我为什么专利多的原因,因为很多研究项目中都要自己动手做设备。”
要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
谈及论文发表的“秘诀”,张舒文说,“就是不断地失败。”记得博一时,他向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投稿学术论文“PVDF材料1211方向挠曲电系数的研究”。这是张舒文向国际期刊投的第一篇论文,为了撰写这篇论文,他花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看文献、做研究。然而,论文投出后不到一个小时,就接到了审稿人的“拒收信”。
“当时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张舒文说,“但是这样的心情只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冷静下来之后,张舒文仔细研究审稿人的意见,根据意见完善和调整论文内容,并写了长达6页的申诉信,申请复审。在等待近两个月后,他的论文终被录用。他说,从论文的构思、试验、撰写、投稿,到收到审稿人意见,再进行修改、申请复审,直至录用、校稿、见刊,每一篇论文看似不过十几页甚至几页的内容,但背后却凝聚了无数的心血。
而这次和审稿人“PK”的经历也让张舒文受益匪浅。在他看来,虽然论文被拒会让人深受打击,但是审稿人的意见却是“无价之宝”,“很多国际权威期刊的审稿人都是领域内顶级专家,他们的意见能真正指引你前进。”张舒文说,很多人在失败的阴影下直接退缩了,但是对他而言,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能够让自己进步的砝码。
最感谢的是导师的悉心指导
“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最大的‘功臣’是导师徐明龙教授。”提起导师,张舒文好像有一肚子的话。导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是张舒文印象最深的。“徐老师五十多岁的年纪,经常工作到凌晨,有时我们都回寝室休息了,他还泡在实验室。连导师都如此努力,我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了。”
张舒文满怀感激地说,他的每一篇学术期刊论文,从学术思路的构思,到关键科学问题的攻关,再到学术创新点突破,都离不开徐明龙教授的指导。而每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科研进展时,导师总是鼓励他们继续攻关,突破更大的难题,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数据指标。“导师对我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术上的问题找我是义不容辞的,生活上的困难也一定要找我。”这一点让张舒文非常感动,“我们和导师的相处模式就像朋友一样,有时候师弟师妹心情不好都会去和导师聊天谈心。”他感恩自己有这么好的导师,带他进入神圣的科研殿堂,也让他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
“科研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少抱怨,多努力,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多反思,持之以恒的努力必然能让自己收获进步。”张舒文说。